無論使用者多麼的小心珍惜,全新購入時光亮無暇的手錶,在日常生活配戴下都可能會撞傷錶身,或是無意識間在手錶上留下刮痕。 這時只要經過「拋光打磨」,刮痕累累的手錶便有機會煥然一新。 然而,過度頻繁地拋光手錶,就會產生「錶殼變薄」的問題。這次我們將針對錶殼變薄的問題,進行詳細的說明。
1.何謂錶殼變薄?
手錶在日常配戴時,很容易因磨損而出現各種刮痕,此時只要經過「拋光打磨」,就能煥然一新、重拾光彩。但在「拋光打磨」時,需將表面磨掉薄薄一層,來進行錶殼的拋光,因此抛光次數越多,錶殼就會越變越薄。 變薄的錶殼,不僅外觀看起來廉價許多,還會發生無法維持防水性的情況。 雖然視刮痕的嚴重性,狀況也不盡相同。但一般認為,手錶若拋光五次以上,就無法再出現恢復如新的效果,這時就只有直接更換錶殼一途。 刮痕是手錶與使用者一起度過風風雨雨的證明。我們建議您不妨將輕微的刮痕視作手錶的自然韻味,直到完整檢修時再進行拋光打磨。
2.不易磨損的材質
「刮痕也是手錶的自然韻味。」就算理解這個概念,配戴嶄新手錶的心情仍然更加愉悅。 已經刮傷的手錶只能藉由拋光打磨去除刮痕,但「一開始就選購材質不易磨損的手錶」,或許是更好的辦法。
■鈦金屬材質
鈦金屬具備「輕盈」、「堅固」、「不會生鏽」的特徵。就算是對金屬過敏的使用者,也能放心配戴。 SEIKO在設計深度潛水用的潛水手錶時,首次採用的材質便是鈦金屬。 即便處於潛水調查船所在的水深1,062m的環境下,這款手錶仍能照常運作。這項成果證實了鈦金屬在嚴酷環境下的耐用性,從此鈦金屬成為普遍使用的錶殼材質。 鈦金屬十分堅固,錶面不易刮出細微刮痕。但鈦金屬也有個缺點,那就是若受到嚴重的撞擊,極為容易破損。
■陶瓷材質
陶瓷這種材質具備獨特的光澤,與不鏽鋼比起來陶瓷較不容易刮傷。加上陶瓷屬於陶燒製品,就是對金屬過敏的使用者也能安心配戴。而且也沒有生鏽的風險。 率先採用陶瓷製作手錶的是瑞士品牌「Rado」(瑞士雷達錶)。Rado使用自家的高科技陶瓷,打造了陶瓷腕錶系列。接著在2000年,香奈兒一舉推出「J12」腕錶,陶瓷錶之名從此享譽國際。
■PVD鍍膜
PVD鍍膜是指在金屬上電鍍的技術,PVD之名源自其技術原理「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」(物理氣相沉積)的首字母縮寫。PVD鍍膜又分成氮化鈦鍍膜、碳氮化鈦鍍膜、氮化鋁鈦鍍膜等。 PVD鍍膜的優點是,經過黑色著色後,不僅讓手錶外觀更具分量、增添時尚感,更能加強錶殼硬度。 除此之外,還有「DLC鍍膜」。DLC為「Diamond-Like Carbon」(類鑽碳)的首字母縮寫,這種鍍膜技術正如其名,是採用一種特性與鑽石相似的非晶形(amorphous)碳材料來蒸鍍。其優點是讓手錶的硬度能近似於鑽石,而且對金屬過敏的使用者,也能放心配戴。
但在過去,曾有官方拒絕為自行鍍膜的手錶提供維修服務的案例,還請各位多加留意。 此外,還有碳纖維或碳化鎢材質的手錶,但碳纖維的耐用性令人存疑,碳化鎢也有重量過重的缺點。另外,就算是不易磨損的材質,也並非萬無一失:比起不鏽鋼手錶,這類手錶一旦受損,往往要花費更多力氣才能完成拋光。
3.避免手錶生鏽的日常養護
隨著購入的時間日久,手錶會逐漸失去當初的光彩,前面所提的「錶殼受損」倒也並非唯一的原因。 另外還有一大主因,那就是對金屬製商品來說最大的敵人──「生鏽」。 不鏽鋼正如其名,是「不會生鏽的鋼」合金,由鐵混合鉻、鎳煉製而成。鉻與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後,會在金屬表面形成薄膜,達到防止金屬生鏽的效果。 但即便是有「不鏽」美名的不鏽鋼,也無法保證絕對不會生鏽。例如錶殼一旦沾到汗水,若是沒有加以清理,就會破壞其上的保護膜,導致錶殼生鏽。 不過,這點倒也不難克服,只要每天稍做保養,就能保護自己的寶貝手錶免於生鏽。而如果您是較易出汗的體質,也不用太擔心,不妨嘗試下述的保養方法。
■以軟布擦拭
使用眼鏡布等軟布,擦拭手錶內側與錶帶處,即可去除附著在手錶上的汗水與髒汙。尤其是手錶內側,在配戴時很容易堆積汗漬,請務必要仔細清潔。
■以牙刷清除縫隙的汙垢
若有難以去除的頑強汙漬,或者是長年累積在錶帶間隙的髒汙,可用柔軟的牙刷清潔錶帶縫隙間的汙垢。 比較細節的部位,可用棉花棒、牙籤的尖端仔細清潔。但千萬要當心,若是用力過度,反而容易在手錶留下刮痕。 就算是金屬製的錶帶,在用水清洗時,水分也可能從錶殼的縫隙滲透進去。因此即使是有防水功能的手錶,還是避免水洗較為妥當。
4.對收購金額的影響
有人認為光亮無暇的手錶才能賣出高價,因此會先完整檢修手錶、打磨拋光後才帶來給本店收購。 漂亮的手錶確實更能估出高價,但您花在手錶的維修費用,很有可能會超過收購的價格。
結語
日常配戴的手錶,無論多麼小心翼翼,也很難保護手錶絲毫無損。 當然為了重振手錶光彩,也可以趁完整檢修時進行拋光打磨,但如果能轉念將手錶的刮痕想成「時光的勳章」,或許就不會那麼在意手錶上的損傷了吧?